《科学》揭示煤炭成因:微生物直接消耗煤甲氧基,还产生甲烷
- 发布时间:2021.12.10
- 点击量:346次
N E W S
关于我们
崇辉(北京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,是一家致力于为实验室分析领域提供全套服务产品的高科技公司。目前公司已是集研发、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。总部位于北京,物流遍布中国各地区,为用户提供专业化,快捷化的一站式服务。微生物资源平台(网址www. chonui.com ),隶属于崇辉(北京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公司能够面向全国的科学工作者提供超60余万种的各类标准物质、进口标准品、微生物菌种、国际菌种、生命科学、实验耗材、培养基、色谱柱、实验仪器等科研用品。
企业优势
业务电话
400-662-9888
售后电话
18611656588
投诉电话
18611656588
近日,一项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《Science》的研究显示,煤炭形成的第一阶段的机制可能与想象的不同:微生物是煤矿中煤炭和甲烷形成的原因。
相关论文标题为“Methoxyl stable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s and limits of coal-bed methane”。
这一发现对从煤田中回收甲烷的举措产生影响。
研究者观察了世界各地煤炭样品中的甲氧基,并使用稳定同位素证明有机物质最终通过微生物作用变成煤炭。
甲氧基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连在一个氧原子上组成(CH3O-)。氧原子可以附着在大分子中任意数量的位置。在煤的情况中,它附着在煤环状排列中的一个碳原子上。
“如果你调查地球化学家,大多数人会说煤是由温度、酸或催化剂产生的。”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科学助理研究教授Max K. Lloyd表示,“但我们的结果与这些机制不一致。我们的结果表明微生物直接消耗煤的甲氧基,使煤转变,并形成甲烷。”
煤的形成起源于湿地森林中的植物落入水中而且很快被掩埋。这些植物材料堆积,经过生物化学作用成为泥炭,之后又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,逐渐变成褐煤、次烟煤、烟煤,最后成为无烟煤。褐煤仍然是植物性的,而无烟煤的成分主要是碳,它也埋得更深。
根据Lloyd的说法,如今中国、印度等地使用的大多数煤是褐煤或次烟煤,因为它们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。但是,这类煤燃烧时产生温室气体的量最大。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不错方案是——开发这些煤层中的煤层气 (CBM)。
煤层气俗称“瓦斯”,是与煤伴生的独立矿种。它属于非常规天然气,其主要成分为甲烷,是储存在煤层中、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、部分游离于煤体孔隙中的烃类气体,是近些年国际上崛起的优质清洁能源。
然而,煤层气生产井的寿命通常有限。“煤层气生产面临的挑战是建造井的成本非常高,而且井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干涸。”Lloyd表示,“我们不知道为什么。生产商添加了更多的微生物或更多的营养(为了微生物),但这只有在这些是限制因素时才有效,如果煤炭本身是限制因素,则无效。”
研究人员表示,煤中的甲氧基会转化为甲烷,但人们也不太清楚煤中的甲烷是如何形成的。为了更好理解这一过程,研究人员研究了煤中残留甲氧基中的碳的稳定同位素。
稳定同位素是一种元素的非放射性形式。碳的同位素中,碳-12和碳-13分别含有12和13个中子,但它们的性质几乎相同。只不过碳-13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,而且质量稍微大一点。生物有机体通常更喜欢一种同位素,因此原始来源中留下的同位素会与发现的同位素百分比不同。
“事实证明,好氧微生物非常擅长降解煤中的‘环’,而厌氧微生物没有好的方法来分解环,”Lloyd表示,“因此,厌氧微生物唯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‘切掉’甲氧基部分。”
之后,这些游离的甲氧基会转化为甲烷。一旦把所有可用的甲氧基都从环上切下后,微生物就无法接触其他任何东西,反应就停止了,井就枯了。
“真正有趣的是,这些微生物正释放酶来切断甲氧基。”Lloyd表示,微生物在细胞外降解结构,这是限制性的,微生物不能轻易进入煤结构中的任何地方。
研究人员表示,煤中甲氧基随时间推移的消耗表明,煤本身是甲烷生产的限制因素。因此,添加更多的微生物或营养物质不会产生更多的甲烷,因此需要其他方法。
崇辉实验 崇辉(北京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8387号